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章 四方来使 (第2/4页)
虽然史思明暂时归顺李唐朝廷,但帝国北方仍是民生凋敝,朝廷财政遭受重创,连军饷也有不少拖欠,全靠江南一带税收苦苦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独孤家小公子独孤九作为李唐使者,出访渤海国,以期说服渤海国出兵援助李唐朝廷。 而独孤九不知道的是,就在李唐诸人抵达龙泉府的前几日,一位神秘的东海使者带着精心策划了十年的计划在渤海国龙原府登岸。 此人正是方家家主方乾颇为倚重的白相——蓬莱员峤长老谢采。至于谢采的另一重身份,在东海三家中却鲜有人知,也是众人无论如何也难想到的:海龙会朱雀长老、以及鬼山岛岛主。 东海诸岛,其中正道势力历来由三家把持,一为蓬莱方家,二为洞天福地康家,三为经首道源岛尹家。与之作对的,则是东海大大小小岛屿上数不清的海寇,其中又以海龙会为龙首。谢采能在两方势力中均占有一席高位,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他此次前来,就是为了能促成各方合作,以实施他筹谋多年的计划,这项计划中,有一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便是月泉宗的实际掌控者、渤海国国师月泉淮。他相信,月泉淮看到那封信的内容后,一定会来见自己。 正如谢采所料,月泉淮接到信后,未有犹豫便携月泉泠心前往龙原府。 三日后,月泉淮自龙原府返回,再次与大钦茂约于宫中会面。 “前时白霜谷一事,多亏有国师提醒,才免了一场风波。”见面后,大钦茂热络道。 “底下人凑巧发现罢了,也是绳池剑宗的不安分。”月泉淮道:“去年年末,史思明以求习武艺为借口,邀老夫去了范阳一趟,恰巧碰到他们的弟子。” “听闻新罗王将他们逐出国境。”大钦茂道。 “那只是一时。如今绳池剑宗当家的那个都越空,颇有心计。不过,国主若想招揽他们,倒也不难。” “渤海国有月泉宗足矣。而且,如今多方势力齐聚渤海,他们既然想演这场戏,那本王配合便是了。”大钦茂表明态度后,又问道:“范阳情况如何?” “虎狼之师,只是暂且蛰伏。国主应也召见过他们的使者多次了罢。” “史思明的诚意仍是不够。”大钦茂道,“条件都可以再谈。眼下,还是先顾好东海之事。” “李重茂此行,与永王旧部之间仍有往来,他是想趁李唐内乱之际,在东海沿岸一带建立自己的势力。”月泉淮道:“李重茂并不全然信任我渤海,我方自然也要对其提防。且他只是年少时做了那么几天的皇帝,如今野心有余,再返李唐不见得有多少号召力。只是短期合作,也无需全力相助。” “这是自然。”大钦茂道:“我渤海将士们还要为收回故地做准备,怎能平白把性命都留在东海那不必要的地方。到时只要达成了大致目标,就立即带船队返回渤海。” “如此也算是信守承诺,谅那废帝不敢置喙什么。”月泉淮道。 “接下来就是将士们与月泉宗诸弟子的磨合了。国师如何安排?” “老夫已叮嘱龙原府与显德府两处分部,点出八百弟子随行,此外从月泉宗南海府分部抽调二十艘战船,由本宗六长老带队,与国中诸将士一同前往东海。” 得月泉宗从旁协助,大钦茂信心倍增,“有国师相助,我只需于宫中等待捷报。” 月泉淮又道:“此次行动涉及多方调度,领兵人选还应仔细斟酌。” “国师无需担心。此次出兵东海,我会任命震海营张元瑞将军为统帅,全力配合国师。” “文休的儿子,如今也有五十余岁了。当年……”月泉淮回忆着过往,那还是大武艺时代的事。 “岁月不待人,再次启用,也是不想让将才埋没。如今出兵之事我已有决断,不过,乌家和杨家的手,伸得太宽了……”大钦茂蹙眉道。 这时,有一内侍匆匆入内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