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夜宴 (第2/2页)
手扳倒那位高高在上的长公主。 沈复目光落在那锦盒上,并未立刻去取,只是淡淡问道:“国公爷所指何事?” 他心中已飞速盘算,英国公所能拿出的,无非是些贪墨、结党或跋扈的罪证。 英国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缓缓吐出几个字:“顾平川之死,另有隐情。” 顾平川。 沈复记得这个名字。 当年风头无两的探花郎,策马游街时引得洛阳万人空巷。 十六岁的昌平公主赵珏于高楼上惊鸿一瞥,对其倾心。 可谁知天妒英才,一月后,顾平川回冀州老家探亲途中,下榻的官驿夜间突遭凶悍山匪袭击,大火冲天,其人未能生还,葬身火海。朝廷震怒,发兵剿匪,擒斩贼首,此案遂成大理寺铁案,尘埃落定多年。 英国公紧盯着沈复细微的表情变化,继续低语,“他并非死于匪患,而是死于……灭口。” “而下令灭口之人,就是昌平公主,赵珏。”他说得言之凿凿。 堂内烛火跳跃,在沈复深不见底的眸中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他面上依旧平静,但心底却因这直指赵珏亲手谋杀的指控而掀起了波澜。若此事为真…… “沈大人,老夫知你素来清正,长公主草菅人命、欺君罔上,践踏朝廷法度!陛下若知她竟犯下如此骇人听闻之罪,绝不会容她!” 沈复沉默了。 空气仿佛凝固。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白玉杯沿摩挲。 英国公此举,哪里是递刀,分明是把他沈复当做那把刀。 成了,英国公一派坐收渔利,败了,首当其冲的是他沈复。 这老狐狸,算计得精妙。 然而,这把柄……确实诱人。 良久,他缓缓伸手,取过了那个锦盒,指尖触及微凉的盒面,并未打开查看,直接纳入袖中。动作平稳,不见丝毫波澜,仿佛只是收下一份寻常礼帖。 “国公爷。” 沈复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既未显得热切,也未露怯,“今日宴饮甚欢,多谢款待。您提及的这桩旧闻,听着倒有几分意思。” 他随即站起身,身形微晃,恰到好处地显出一丝醉态,揉了揉额角:“只是酒力实在不胜,恐要先行告退,失礼之处,还望国公爷与世子海涵。” …… 马车驶离英国公别院,辘轳声响起。 沈复靠坐在车厢内,眼底一片清明冷静,哪还有半分醉意?他取出那锦盒,指腹缓缓擦过粗糙的盒面,眸光幽深。 赵珏…… 若此事为真。 那指向她咽喉的刀,此刻正握在他的手中。 ——————分割线。 待沈复离去后,堂内只剩下英国公父子二人。 烛火噼啪,映照着两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世子张铭脸上的殷勤笑容瞬间收敛,转为凝重。他趋前一步低声道,“父亲,他收了东西却未给准话……若真捅出去,赵珏反扑,会不会牵连我们?” 英国公张懋冷哼一声坐回主位,摩挲着玉扳指,“顶不顶得住是他的事。老夫本就没指望他跟我们站在一条船上。今夜目的,不过是把刀递到他手里。” 他眼中闪过厉色,“赵珏这丫头,自新帝登基便想过河拆桥。淤田案不过是个幌子,真正要的是铲除我们这些老臣。她既不留情面,就休怪老夫借刀杀人。” 世子沉吟片刻,又道,“沈复身居高位,位极人臣,又与崔氏女有婚约……” 两两结合,怕是风头不低。 英国公冷笑,他自是明白这话中之意,补充道,“崔家自老将军去后早已式微,不足为惧。那纸婚约……”他语气转深,“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 指节轻敲案几,带着几分了然:“听说沈复对这婚事一拖再拖,崔家早就不满多年——这两家,怕是早不如表面那般和睦了。” “就让赵珏跟沈复继续斗个两败俱伤。即便不能,也能大大削弱双方。这局棋,于我们而言怎么走都不亏。” 世子面露敬佩:“父亲深谋远虑。” 英国公望向门外,眼中精光闪烁:“且看吧。这水越浑越好。” 沈复……别让老夫失望,也别死得太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