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3 男友被强制卖腐后, (第3/3页)
用“浪漫爱”糖衣包裹的[理想国]里,女性似乎只被允许两种命运:要么,作为沉默的背景板或“助攻”的工具人,被系统性消音;要么被钉在妖魔化的十字架上,成为男性爱情史诗里必须铲除的低贱反派。 她们对男性角色极尽宽容与共情,能将所有美好品格叠加其身,甚至不惜为那些恶劣行径涂脂抹粉;却对女性角色吹毛求疵,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其“不配得到爱”的永恒罪证。 而这场闹剧最荒诞的高潮,莫过于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愚钝者争夺着“柏拉图式爱情”的专属诠释权。 她们以为那代表了人类最纯洁的精神联结,并企图借用千年前哲学家的思想与地位,为男男之恋的“高尚”与“纯粹”镀金赋魅。 这群人痴狂地吹捧着这个被神化的概念,却选择性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被她们尊崇的古希腊哲思,本就扎根于一片厌女成风的土壤。那个被万众敬仰的崇高精神圣殿,从一开始,就将女性排斥在外。 “新思潮的进步者”以为自己高举着反叛的火炬,殊不知,她们只是用新时代的颜料,为古老的男权高墙重新粉饰。 她们歌颂的,究竟是爱,还是一套精致包装过的权力结构? ——是少男与长者间那套“诱拐”式的性启蒙,被美其名曰克里特岛的传统成人礼; ——是军队中制度化的同性爱侣,被浪漫化为底比斯“圣军”的生死与共; ——是哲人与学生间不平等的欲望关系,被升华成所谓的“柏拉图式爱情”。 这些被精心美化的男性纽带,自以为超脱了低级趣味的感情模板,其本质,与千年以来那些将女性视为附属品、打压女性声音、侵害女性权利的权力结构,共享着同一套厌女的逻辑。 这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认贼作父”。 他们奉为圭臬的,从一开始就是一套系统性的厌女范本。 因此,他们拥有如此根深蒂固的媚男厌女理念,毫不意外:他们狂热拥护的,是一个从根源上就仇视女性的幻想体系;她们奋力拆解的,是任何可能“玷污”这份男性纯爱想象的女性存在。 她们以为自己站在了审美与道德的制高点,实则不过是跪在古老男权思想的圣坛前,心甘情愿地充当着维护其纯洁性的伥鬼。 抛弃了自身性别在历史长河中承受的集体苦难记忆,转而去顶礼膜拜一套将女性彻底边缘化的男性关系体系。 这群人在唾弃所谓“低级”、“俗套”的大众爱情时,不过是在重复那套古老而陈腐的藩篱,再次坠入轻视女性情感与价值的厌女窠臼。 无论是古时的“他们”,还是现在的“她们”,行使的,始终是最赤裸的性别霸凌。 用“高尚”作遮羞布,掩盖的不过是将女性物化、工具化、甚至仇视化的恶毒本质。 这些女孩们以为自己在建造乌托邦,实则不过是在千年厌女的废墟之上,用虚妄的想象,搭起一座看似华丽、其实从根基便开始倾斜的空中楼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